沙龙活动 | 凝聚共识,共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20年CCAPP第2期沙龙顺利举办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20年6月7日,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承办的“‘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线上学术沙龙顺利完成,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所所长雷宇研究员主持了活动。本次沙龙为2020年CCAPP系列学术沙龙第2期,讨论主题包括“十三五”以来气象和减排等因素对我国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划分的方法及“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制定的思路等。旨在通过沙龙讨论,促进专家学者与省市管理部门代表的沟通与交流,为 “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研究凝聚共识。
能源基金会刘欣主任参会致辞,简述了“十四五”规划的挑战和机遇,就政策制定和执行问题与大家探讨,随后能源基金会钱文涛项目主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院士、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北京大学王雪松教授和清华大学齐玲助理研究员等五位专家分别做主题报告。来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的30余名环保厅(局)代表和专家受邀做了精彩点评。
钱文涛项目主管从能源基金会的角度,分享了“‘十四五’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管理思考及政策建议”。为推动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实现“美丽中国”愿景,以及实现气候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四五”规划应制定更严格的空气质量与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并瞄准四大结构,推动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张小曳院士以“气候和气象条件变化对‘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为题,分别论证了污染排放和气候变暖对区域性PM2.5污染带来的主导性和非主导性影响,指出不利气象条件是重污染出现的必要外部条件,且应注意污染累积导致的“双向反馈”现象。最后基于历史气象条件外推,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不利气象条件对部分地区空气质量的可能影响。
张强教授以“‘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经验总结和启示”为题,基于2015至2019年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以及2013至2019年主要治理措施在重点地区对不同污染物减排的执行效果,总结出多条工作经验,包括重大减排工程、结构性调整、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并提出七条相应的政策建议。
王雪松教授以“‘十四五’重点区域划分及污染特征研究”为题,介绍了重点区域划分的可用技术方法:一是关注大气污染类型和污染物,以及相关的关键指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划分;二是协调已划定的大气污染防治区及行政区划边界,兼顾污染状况与污染管控需求。
齐玲助理研究员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关键目标和工作思路”:一是基于我国及国际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建立不同指标体系的建议并进行了比较;二是结合外推法和情景分析法,提出了重点区域及分省PM2.5浓度目标的设置建议;三是基于分析不同VOCs和NOx削减比例下O3浓度的变化情况,提出污染物减排指标的思考。
各省市领导和专家一致表示,此次沙龙为各地正在进行的“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工作带来了重要启示,强调“十四五”规划应注重目标及方法的可行性分析,尤其应充分考虑2020年新冠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各省市代表也讨论了现存的治理重点与难点,分享了治理经验。
雷宇研究员总结时表示,“十四五”规划的研究要平衡雄心和可达性,此次活动有效促进了专家学者与地方政府代表的沟通,有助于不断完善“十四五”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助力我国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图读懂 | 两会开幕 图说“蓝天保卫战”的2020
专家观点 | 王金南:关于实施升级版“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建议
新闻 | 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顺利召开,2020年聚焦 “两个协同”